孩子上学后,你会发现他们的心理和需求产生了一些变化,家庭的环境如何应对孩子的成长呢?今天我们就分不同时间段,来谈谈空间是如何潜移默化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。
1.学前期
从儿童房色调开始,让孩子专注学习。
6岁前的儿童注意力易分散,房间墙面配色和家具选购应该以能让人专注的颜色为主,推荐柔和的低饱和度色,更利于孩子镇静并专注于学习,配色和图案选择不要太多。
不推荐:红色、橙色、咖啡色、黑色比较容易使孩子产生兴奋情绪,不适合在儿童房使用。

与其硬生生的告诉孩子“不准玩手机”,小全更建议打造一个专属的学习区,划分一片不与他人共享的空间,而不是让孩子在客厅茶几上,饭桌上阅读。

学龄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,伴有课业压力,所以满足学习需求时还要做一些健康保护,比如护眼灯,防止不良坐姿的人体工学桌椅等。

家庭的各个空间都可以用于打造阅读氛围,让书随手可及,除了儿童房,电视墙、沙发背景墙、飘窗等都可以打造阅读角,同时,家长也可做好示范,积极学习,让孩子看到自己也在努力,用实际行动带动孩子学习。

工作桌和学习桌并列,让孩子看到,我在学习,你在工作。

学龄期孩子身心都在转变阶段,适当培养孩子有益的爱好,有助于他们压力和情绪的释放,也可以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。首先看孩子真正喜欢什么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,做好表率工作。
最简单的方式,打造一块黑板墙,跟孩子一起在墙上肆意涂鸦~

一张可以爬楼梯的环保实木高低床,让空间充满了趣味性。

打造健身区,一起健身一起大笑,放飞自我,有助于孩子身体成长。

兴趣区不一定占用很大的区域,还可以通过一些装饰去表现,比如一面墙的镜子,就可以打造舞蹈健身室~

学龄期也是强化孩子收纳习惯的关键时期,此时的孩子应该培养的三个收纳关键是:
-
科学分配收纳空间,知道不同物品应该相应放在什么位置,特别是学习用品的分类存放;
-
用完的东西要归位到固定位置,对任何要找的东西,都能立刻找出来;
-
定下筛选、存放物品的标准,知道取舍,知道什么物品应该要丢掉,什么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。
如何从家居环境培养孩子的收纳习惯?小全说三个原则,第一让所有东西都触手可得,第二为东西贴标签,分区收纳。第三,让儿童房成为孩子真正的领地,培养孩子的空间管理意识。

还需让孩子培养“自我空间管理”的独立意识。告诉孩子,儿童房的空间管理者是他,父母只是检查者和监督者。他对这个空间有支配,同时也有爱护的权利。
比如,在衣柜收纳中,你可以先进行详细分区,再让孩子自己开始收拾,从分类挂放衣裤服饰开始,用激励的方式鼓励孩子进入自主挑选衣服、收纳的行为模式。

良好的收纳习惯,不仅会让空间视觉清爽干净,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做事的效率更高,自我管理意识更深入。随着学业要求和学习强度的增加,这个习惯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挑战,降低学习焦虑,理性逻辑思维也从而得到越来越深入的锻炼。
学龄期儿童已经有自主意识,在装修时一些配色选择、软装搭配等细节问题家长可以积极征求孩子意见,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主观意识,也增强了亲子之间的交流。
有时候家长过于注重儿童房的“童趣”,繁琐的物件容易布置太多,增加了清洁的难度和时间,而且此时的学龄期孩子已不需要过多的装饰。尽量选择简单、耐脏、好擦洗的产品,孩子能玩的开心,家长也便于清洁。